「床前明月光」英語怎麼說? (下)

李白《靜夜思》詩云:

床前明月光
疑是地上霜
舉頭望明(山)月
低頭思故鄉

已經有好幾百(或者更多)的英譯本發表過,第1句都是大同小異(譯作”before my bed” 之類),恐怕都錯了。(見〈「床前明月光」英語怎麼說? (中)〉)

開頭那個「床」,不是讓人睡到其上的睡房傢具,而是天井中央那個井的邊緣突出的部分—-井床,供人坐,也防止行人誤墮井內:古代稱此設施為「床」。(註)

何以見得,此詩第一個字該取此義?

寫這首詩之時,李白失意官場,慘遭貶到南方蠻夷國度,鬱鬱不得志,頻頻回味昔日黃金歲月,渴望有緣北上回歸。

此番明月夜,月色恍如水銀瀉地,反映到天井的階磚上,閃閃發亮,彷彿心態中猶似重睹北方冬天的霜「地上霜」,才不期然誘發思鄉濃情,不勝唏噓感慨。

關鍵在於只要有天井外,才會令月光反映進眼簾更似霜。當然床前若是指室內景,「床」指睡床,一樣可以憑較豐富想像力聯想起北方寒帶的霜,未嘗不通。

始終還是以描述室內景始終可能性較高。你同意嗎?

若是,就這樣譯如何?

The bright moonlight falls on to the well in the courtyard.

(註)

此中之「床」即為井床

近年來,又有人對本詩首句「床前明月光」作出新解釋,認為「床」不作睡床講,而應作「井床」講。井床者,井邊欄杆也。《宋書‧樂誌四‧淮南王篇》有「後園鑿井銀作床,金瓶素綆汲寒漿。」此中之「床」即為井床。謂李白之詩中之「床」為「井床」,則可言李白因思鄉而在園內散步,見井邊月光而疑為白霜。如此解詩,可使「疑」字得到坐實,「疑」得更加合理。因為根據傳統的講法,言屋內之地上有霜,解釋時總有些牽強之感,而疑井欄邊的月光為霜,則順當得多了。故若只從第三句的「疑」字考慮,欲使它雖為「疑」字而使讀者「不疑」,這種將床解釋為「井床」是優於「睡床」之「床」的。但是接著問題又來了。古代謂井欄為「井床」,但在普通場合,在口語之中,尤其在詩作裡,提及「床」時既意下為「井床」,還應當特別加上這一「井」字(如唐人唐彥謙的《紅葉》詩中便有「薜荔垂書幌,梧桐墜井床」句),否則「井床」和「睡床」不分,豈不要影響語言的表達功能?基於以上考慮,故筆者還是感到,本詩中的床解釋為「睡床」為好。

http://www.cognitiohk.edu.hk/chilit/Poems/Tang%20Shi/LiBai%20Shi/LiBai_26.htm

〈靜夜思〉中「床」之3義

(1) 「床」字——睡床說

詩中的「床」所指何物,也是爭議頗大的。
詩中的「床」就是睡覺的床鋪。這是最常見的理解。
人們多認為這四句詩是抒發李白的思鄉之情,夜裡躺在床上,睡不著,看著月色,聊以思鄉。
但是,用現代漢語的語義解釋中古漢語是不可靠的。唐代的「床」有多種含義,如果理解為睡床,與「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」的情景不合。

(2) 「床」字——胡床說

胡床,坐臥兩用的家俱。此說亦與詩意不合。
胡床可作坐臥兩用,有人則直指是「馬紮」,即移動的胡床。
從詩意看,那是已經是深秋初冬有霜的季節,搬張椅子或小馬紮到外面,坐著看月光,似乎不合情理。

(3) 「床」字——井欄說

古代井欄也叫銀床、井床。
從考古發現來看,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。古代井欄有數米高,成方框形圍住井口,防止人跌入井內,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,又像古代的床。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,說明井和床有關系,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。 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,即「韓」字。《說文》釋「韓」為「井垣也」,即井牆之意。 「韓」字後來假借為他義,但井欄卻由此而直接用「床」來稱呼。
將「床」理解為井欄比較合適。在古代,「井」與「月」便是代表鄉關之情的意象符號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月亮是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意象符號之一,其意韻十分豐富。月意象更是古典詩歌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,常用來表 達相思、期盼、憂傷、祝福等種種感情。井與居民生活關系緊密,水井常在村落、閭裡的中心,因此有「市井」和 「離鄉背井」之說。可見「井」與思鄉之情有天然聯繫。

http://www.hudong.com/wiki/《床前明月光》

「井床」的理據

井欄稱床

最早以井欄稱床者見於《樂府詩集•舞曲歌辭三•淮南王篇》:「後園鑿井銀作床,金瓶素綆汲寒漿。 」《樂府詩集•相和歌辭六》載梁簡文帝《雙桐生空井》:「還看稚子照,銀床系轆轤。」《佩文韻府》卷22中《七陽》引深簡文帝《豔歌曲》「裁衣魏後尺,汲水淮南床」。這三處中的「床」都指井欄。 「銀床」最初是指銀子做成的井欄,後來作為一種美稱把石井欄也叫銀床,如「唐人謂井欄為銀床」,(注:《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》第 856冊,參見《名義考》卷12)但仍有把石井欄叫做「石床」的。如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歌詠「景陽井」有詩雲「石床空染胭脂恨,不比雙妃楚竹斑」。說「銀床系轆轤」說明銀床上架有轆轤。《全唐詩•卷392》李賀《後園鑿井歌》也說:「井上轆轤床上轉。」因此清胡世琦《小爾雅義證》卷4說:「井欄,承轆轤者。」這樣就說明井欄和睡眠之用的床一樣,在功能上都能放置東西,這也是井欄叫做床的另一個原因。

「井床」連用

漢語中「井床」連用的語言現象也說明井欄亦叫床的歷史,如《全唐詩》卷672唐彥謙《紅葉》「薛荔垂書幌,梧桐墜井床」 ,清林意誠《事類統編》卷13《地輿部》引《陶宗儀元氏掖庭記》「有龍泉井,瑪瑙石為井床,雨花臺為井zhòu@③,香檀為蓋」,這是以瑪瑙石為井欄。李白《洗腳亭》詩「前有吳時井,下有五丈床」,言井下有床,床即指井架,井欄為井架在地表之延伸,兩者實為一體。總之,井欄而名曰「床」,一方面是因為井欄形狀像四角的坐臥用的床,如《韻會》雲:「床,井幹,井上木欄也。其形四角或八角。」另一方面,是因為井欄上多設有轆轤架,井欄成為轆轤的坐架,如《三才圖會•器用•卷10》所說:「轆轤,汲水木也,井上立架。」漢代出土的陶井模型上有轆轤,可以直觀地看到井欄具有睡臥之床那樣的作為容器坐架的功能。(注:《談談湖南出土的東漢建築模型》,載《考古》1959年第11期)「床」作為井欄解並成為水井的直觀的象徵,這在古代詩歌中有大量體現。如李白《長幹行》其一:「妾發初覆額,折花門前劇。郎騎竹馬來,繞床弄青梅。」此詩寫兒童在門前庭院的井邊玩耍,顯然不是在屋內床邊。考古發現的一口唐代水井井欄有1.85米高,(注:《略述隋唐長安城發現的井》,載《考古與文物》1994年第6期)正因為古代井欄都很高,故繞井欄追逐並無危險。惟喝繞床廬。《全唐詩》卷126王維《鄭果州相過》:「床前磨鏡客,樹下灌園人。」《全唐詩》卷630陸龜蒙《井上桐》:「愁因轆轤轉,驚起雙飛鳥。獨立傍銀床,梧桐碧niǎo@④niǎo@④。」這些都是「井欄」之意。作為石井欄的銀床可以「傍」,也說明其高度。
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2391189.htm

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李白坐在板凳上?”

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在《百家講壇》中拋出驚人觀點,李白”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”中的”床”實為馬扎,引起各方質疑,湖南娛樂頻道總監張華立更在博客中反駁稱詩中的”床”就是睡覺的床。(本報元月8日11版曾報道)昨日,巴蜀鬼才魏明倫致電記者提出第三種觀點,”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”中的”床”指的是井床即井欄。

“巴蜀鬼才”魏明倫昨日向記者表示,李白《靜夜思》這首千古傳誦的思鄉詩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,但研究者對這首詩卻一直爭論不休,爭論的焦點就集中在”床前明月光”的”床”上。有的認為”床”應作坐具解釋,有的認為”床”應作睡眠之床,也有些學者認為”床”應作井欄解。其實,《靜夜思》中的”床”確為井欄,而且”井”這一民俗意像是全詩的核心意象。從考古發現來看,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。古代井欄有數米高,成方框形圍住井口,防止人跌入井內,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,又像古代的床。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,說明井和床有關係,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。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,即”韓”字。《說文》釋”韓”為”井垣也”,即井墻之意。”韓”字後來假藉為他義,但井欄卻由此而直接用”床”來稱呼。因此,魏明倫認為,《靜夜思》中”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”中的”床”應該作井欄解。

來源:華西都市報

http://big5.ce.cn/gate/big5/cathay.ce.cn/history/200801/09/t20080109_14160046.shtml

我們已盡力確保語言錦囊所載資料正確及可靠,但由於當中大部分資料均屬個人經驗及心得,故不應構成專業意見。凡點擊語言錦囊任何一篇文章,即表示您完全明白並接納以上聲明,且即使錦囊所載資料有誤而引致您蒙受任何損失,您亦同意免除我們或須承擔的任何責任。

Copyright © 2022- 堯舜語言服務有限公司 Rights Reserved.